查无病因的全身疼痛?警惕“躯体形式障碍
文章来源:心理一科发布时间:2025-07-28 17:28:03“浑身疼得坐立难安,觉也睡不好,跑了多家医院做遍检查,都说没毛病,这到底是怎么了?”50多岁的彭女士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多年。直到近日在市口腔医院心理一科,她才被确诊为“躯体形式障碍”。经过专业治疗,彭女士的症状已明显减轻,逐步回归正常生活。
病例:莫名疼痛缠上身,多方求医无果 五年前,彭女士因腰椎间盘突出接受了手术,手术很成功。但从那以后,她总感觉全身疼痛。近两年,疼痛愈发强烈,甚至影响到正常的坐卧和睡眠。为了查明病因,彭女士跑遍了多家医院的多个专科,做了无数检查,可结果都显示正常。在家人的劝说下,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市口腔医院心理一科,最终被诊断为“躯体形式障碍”。 市口腔医院心理一科主任张俊峰表示,像彭女士这样的患者并不少见。他们往往因身体的各种不适反复就医,却查不出器质性病变,直到辗转来到心理科,才找到问题的根源。 诊断:躯体症状背后,藏着心理问题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官能症。”张俊峰解释道,患者会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即便各种医学检查结果正常,医生反复说明和解释,也无法打消他们的疑虑。有时即便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也无法解释所诉症状的性质、程度或痛苦感受,患者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 虽然病根在心理,但躯体形式障碍表现出的症状却五花八门,涉及身体多个系统: 假性神经系症状(转换症状):如震颤、麻木、失音、失明、失聪、抽搐、无力、动作障碍等; 疼痛症状:包括头痛头胀、腰腿痛、胃痛、腹痛、胸痛或全身痛等; 胃肠道症状: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胀气、反胃、消化不良等; 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哮喘、过度换气、气紧等; 心血管症状:如心慌心跳、心律不齐等; 泌尿生殖系症状:如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 皮肤症状:如麻痛、刺痛、瘙痒、斑疹等。 张俊峰提醒,当患者反复就诊、反复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时,应考虑前往心理或精神科就诊,排查是否患有躯体形式障碍。通常来说,性格敏感多疑、紧张忧虑、偏于执着固执的人群,是该病的高危人群。 对策:综合治疗显成效,家人支持很重要 躯体形式障碍属于慢性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重性精神障碍。“这种病单靠药物治疗不行,还需辅以心理治疗。”张俊峰强调,心理辅导中最主要的是认知行为治疗。 张俊峰在整合多种心理疗法精髓的基础上,创立了“心境改造治疗法”。该疗法以周为节点,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准则,通过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症状、调整对症状的态度等方式,建立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信任,帮助患者正视病情。目前,该疗法已成功治愈数万名患有失眠症、抑郁症、考前焦虑症、广泛性焦虑症、神经衰弱、躯体化障碍等疾病的患者。 在治疗过程中,家人的角色至关重要。“家人要多理解、多包容,不能一味斥责患者。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张俊峰说,同时,患者需坚持服药、定期复诊,因为躯体形式障碍容易反复发作,病情稳定后仍需用药以预防复发。 张俊峰建议,当人们因身心疲惫出现身体不适时,进行全方位检查非常必要。这里的“全方位”不仅包括内外科等躯体疾病的检查,还应包括心理“体检”。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要保持规律作息,积极参加运动,多与人沟通交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适时消除消极念头。当个人调节无法缓解身心不适时,应及时向心理科或精神科专家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