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高期望”成孩子心理枷锁
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25-07-24 10:18:26情绪低落、沉默寡言、兴趣减退、失眠多梦、不愿出门、心悸心慌、压抑悲观……孩子出现这些状况不一定是心情不好或身体不舒服,有可能是抑郁了。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高发,让人不禁扼腕叹息。导致青少年抑郁症的原因是啥?如何预防青少年抑郁症?
17岁少年的抑郁突围战 “那些‘必须上名校’的话,现在都变成刺向孩子的刀。”在市口腔医院心理一科病房,陈女士望着熟睡的儿子小俊(化名),指关节因紧握病历本而发白。这个曾经开朗的17岁少年,此刻正与抑郁症进行着艰难抗争。 小学到初中,小俊的奖状贴满了客厅整面墙。父母反复强调“只有考上985才算成功”,让这个少年将自我价值与分数死死绑定。去年考入重点高中后,面对高手如云的环境,他的成绩下滑至年级中游。持续的挫败感引发小俊身心连锁反应,他开始出现持续性失眠,时常情绪失控,三周内摔碎4部手机,甚至对父亲挥拳相向后,自己在卫生间痛哭。 父母见此,开导他尽力就好,而此时的小俊因为从小受父母话语的影响,在心里已经形成一种观念,自己必须优秀,不能落后。小俊越这样想越急躁,每次考试都紧张到冒汗,不管在家还是学校经常发脾气,以至于没有什么朋友。 小俊的母亲意识到他心理出现了问题,赶紧带他来医院治疗。经过三周专业治疗,小俊开始用绘画表达情绪。最新一幅画里,折断的奖杯旁生出嫩芽。“医生说这是好转迹象”陈女士抚摸儿子画作,“现在才懂,孩子的健康比任何名校录取书都珍贵。” 青少年抑郁与家庭有关联 青少年抑郁与家庭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家庭关系不和谐,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期望过高,父母与孩子缺少情感沟通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 “青少年抑郁常以愤怒、学习成绩下降、逃学等表现更为突出,很容易被掩盖和忽略。”市口腔医院心理一科主任张俊峰说,许多家庭不和谐,父母天天吵架,把不良情绪传递给孩子,还有更甚者将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还有的家庭,夫妻离异后向孩子诉说对方的不好,互相诋毁。 此外,父母教育方式对子女也有重要影响。父母严厉惩罚、过度干涉、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都可能引起青少年抑郁症状;相反,父母对孩子给予更多的关注理解和情感上的温暖,能够减少其患抑郁症的概率。 “每个孩子能力和智力水平不一样,家长希望孩子成才没错,但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期望值过高,很容易给孩子带来压力,导致孩子抑郁。”张俊峰认为。 张俊峰提醒:家长忙工作的同时,别忘了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孩子遇到挫折时,要耐心帮助孩子分析原因,从根源开导孩子,而不是用恶语打压孩子。“抑郁青少年的愤怒本质是求助信号。”张俊峰强调,当孩子出现摔门、逃学等对抗行为时,恰是心理防御系统最后的警报。 孩子出现这些信号要注意 哪些信号表明青少年患上了抑郁症?张俊峰说,主要从6方面来看。 消极情绪。表现出负面情绪和自卑,对生活失望,厌恶自己,说自己一无是处,抱怨自身的缺陷、埋怨父母。 对抗父母。和父母处处对着干,无端发火、辱骂父母,一点小事不顺心就发脾气、摔东西、厌学,很晚回家。 成绩下降。本来成绩优异的孩子成绩大幅度下降,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变得孤僻。不愿出门,不和同学交往,不和父母交流,父母询问也不愿回应,父母说话就嫌父母烦。 身体不适。头晕、头痛、心慌、胸闷、出汗、手抖、恶心、乏力、食欲下降、体重下降、嗜睡或者失眠,这些情况如果到医院检查不出来问题,很可能是心理疾病导致的。 自残。因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摔东西、自残,一旦出现自残行为,家长不要认为是性格的原因,而是要引起重视。 积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如何预防青少年抑郁症?张俊峰表示,首先要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在温暖和谐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般比较乐观、开朗、积极向上。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多参加运动。 另外,培养孩子不怕困难的勇气,当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或失败时,父母的鼓励非常重要,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冷嘲热讽,给孩子积极的开导和鼓励,让孩子在失败的时候勇敢地接受失败,保持冷静,再接再厉,而不是一蹶不振。 当孩子遇到重大事情或变故时要多理解孩子、多陪伴孩子和多开导孩子。 张俊峰提醒:如果怀疑孩子是抑郁症或者已经确诊了抑郁症,要到正规心理医院就诊,寻求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