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无病因的“身体不适”可能是“情绪病”作祟
文章来源:心理一科发布时间:2025-08-26 09:23:36“胃痛、腹胀、尿频、全身发冷、潮热......20多年来,这些毛病像影子一样跟着我,大小医院跑了几十家,检查单子摞起来有两扎高,可啥问题都查不出来。”63岁的老张坐在市口腔医院心理一科的诊室里,向科主任张俊峰诉说着自己的痛苦。让他没想到的是,困扰多年的“怪病”,竟是一种名为“躯体形式障碍”的心理疾病。经过一个月的系统治疗,老张的症状明显减轻,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在现实生活中,像老张这样的人并不少见。他们常常被各种躯体不适所困扰,频繁奔波于综合医院的多个科室,却始终查不出明确的病因,症状也得不到有效改善。久而久之,焦虑、失眠等问题接踵而至,甚至不被身边的亲友理解,给正常生活带来极大困扰。其实,这种看似棘手的“怪病”,很可能是“情绪病”——躯体形式障碍在作祟。
病例:20年躯体不适竟是心理问题
老张的“求医之路”始于20多年前。从那时起,他就被胃痛、腹胀、恶心、呕吐、尿频、便秘以及全身发冷潮热感等一系列症状缠上了。为了查明病因,他几乎跑遍了当地大大小小的几十家医院,胃镜、肠镜、B超等能做的检查都做了个遍,检查报告堆积如山,但结果均显示正常。尽管如此,身体的不适感却丝毫没有减轻,由于长期受胃部不适的影响,他吃得少、睡得差,整个人日渐憔悴,甚至一度打算通过手术探查来明确病因。
就在老张和家人近乎绝望的时候,他的爱人听说这种情况可能与心理问题有关,于是咨询了朋友后,带着老张来到了市口腔医院心理一科。张俊峰对老张进行了系统的精神检查,最终确诊他患上了躯体形式障碍。经过一个月的系统治疗,老张的身体不适症状慢慢减轻,人也变得开朗起来。当他终于明白自己的不舒服是心理问题所致时,压在心头多年的大石头才算彻底放下。
解析:躯体形式障碍的那些事儿
什么是躯体形式障碍?张俊峰介绍,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患者会出现多种多样、反复出现且时常变化的躯体症状,这些症状往往已经存在数年。大多数患者都有过在基层和综合医院长期诊疗的复杂经历,期间可能进行过许多没有阳性发现的检查,甚至接受过毫无效果的手术。
常见症状有哪些?
躯体形式障碍的症状可以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或部位,其中最常见的包括:
消化系统症状:如喉咙有异物感、胃痛、胃胀、打嗝、反酸、呕吐、恶心等;
异常的皮肤感觉:像痒、烧灼感、刺痛、麻木感、酸痛以及发冷发热感等;
泌尿系统症状:比如尿频、尿急等;
心血管系统症状:有心悸、心慌、胸闷、胸痛等表现;
呼吸系统症状:如气短、感到呼吸困难等;
其他症状:还可能出现头痛、头重、耳鸣、外阴痛痒等。
通常情况下,患者还会继发抑郁和焦虑情绪,并且可能需要接受特殊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属于慢性波动性病程,常伴有社会、人际及家庭等方面的问题,这些身心压力会长期困扰着患者。
治疗:药物加心理治疗效果佳
在门诊中,张俊峰发现,很多患者由于对这种疾病缺乏了解,往往会反复到综合医院就诊,治病成了他们生活的中心。他们花费了大量的钱财,做了许多重复检查,却始终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
张俊峰强调,如果市民出现类似老张的情况,总是有各种各样的身体不舒服,反复检查却没有发现明显问题,那么很可能是得了心理方面的疾病,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目前,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是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最佳方案,药物可以快速控制症状,而心理治疗则能帮助患者重塑心理健康。
心理治疗作为解决躯体形式障碍本质问题的重要方法,在治疗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张俊峰在整合多种心理疗法精髓的基础上,创立了“心境改造治疗法”。该疗法以周为节点,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准则,通过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症状、调整对症状的态度等方式,建立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信任,帮助患者正视病情。目前,该疗法已成功治愈数万名患有失眠症、抑郁症、考前焦虑症,广泛性焦虑症、神经衰弱、躯体化障碍等疾病的患者。
提醒:家人理解与定期复诊很重要
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家人的角色至关重要。张俊峰说:“家人要多理解、多包容患者,不能一味地斥责他们。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同时,患者自身也需要坚持服药、定期复诊,因为躯体形式障碍容易反复发作,病情稳定后仍需用药以预防复发。 张俊峰建议,当人们因身心疲惫出现身体不适时,进行全方位检查非常必要。这里的“全方位”不仅包括内外科等躯体疾病的检查,还应包括心理“体检”。“身体的不适可以是身体的报警,但也可以是心理的报警。如果人们对心理疾病有更多的了解,就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张俊峰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