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骑行路上的心灵治愈
文章来源:心理二科发布时间:2025-08-26 09:19:36在市口腔医院心理二科诊室,科主任付锐手机微信收到一张特殊的照片——蓝天白云下,一个穿着骑行服的青年张开双臂站在山顶。照片的主人公是25岁的王莉(化名),半年前被确诊中度抑郁的她,如今通过“运动处方”重获新生。
药物配合运动治疗,她踩动了单车 “每天像被水泥封在床上,连呼吸都累。”王莉描述她发病时的状态。服用抗抑郁药三个月后,躯体症状虽缓解,但情绪仍陷在泥潭里。付锐主任给出新方案:“试试每天骑车半小时的运动配合治疗,就当完成‘作业’。” 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王莉翻出积灰的自行车。最初十天,她每次骑行不超过10分钟。“有天路过湖边,风吹在脸上突然想哭——不是难过,是发现自己还能感知温度。”她轻声回忆。 如今王莉每周骑行60公里,药量已减半。诊室最新评估显示,她的抑郁量表分数已降至7分(正常临界值)。“骑行时看着里程数增加,就像看见自己一点点挣脱枷锁。”她时常在微信朋友圈分享运动轨迹,蜿蜒的绿道贯穿整座城市。 科学验证的运动疗法 付锐介绍,运动可以帮助大脑分泌人体的“快乐激素”——内啡肽和5-羟色胺受体,增加人的幸福感;此外,通过锻炼还可以减少体内的压力荷尔蒙,更好应对因紧张而引起的不安情绪;帮助转移注意力,摆脱负面想法。 一组研究证实了运动的力量: 北京安定医院研究表明,8周规律运动使88%轻中度抑郁患者症状改善; 澳洲12万人研究显示,运动抗抑郁效果是药物的1.5倍; 英国医疗指南已将运动列为轻中度抑郁单方案治疗手段; “《柳叶刀》对120万人的研究发现,团队运动和骑自行车效果最佳。”付锐指着墙上的运动处方图表说,“王莉选择的骑行兼具双重优势——既刺激多巴胺分泌,又规避了团体运动对社交的高要求。” 实在不想动怎么办 很多抑郁症患者患病后根本不想动,连床都不想下,运动对于他们来说简直难于登天。对此,付锐主任送大家一句话:去运动吧,哪怕运动5分钟、10分钟,也比坐着、躺着更接近你想要的状态。 其实,我们并不要求你一下子就达到每天30分钟的运动时间,而是可以循序渐进。 现在每天能走5分钟,也是好的开始,先将这5分钟当作起点,给自己设定一个每天多走10秒或30秒的目标,慢慢增加。别小看这小小的进步,随着目标的达成就可以让自己爱上运动。 坚持不下去怎么办 运动贵在坚持,如果不能长期坚持,很难起到改善心理健康的作用。如果坚持不下去,以下几个建议可以帮助到您: 建议1: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 运动形式因人而异,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很重要,不然很难坚持。 建议 2:分开时段运动 没有必要一次性把每天健身计划做完,可以分成几个时段来完成。如45分钟的慢跑,分成3次,每次15分钟比一次跑完45分钟要容易达成。 建议3:把运动融入生活中 如外出时,提前一站下车,快走5-10分钟到达目的地,在日常生活中无形完成锻炼,大大减轻心理负担。 建议4:找个健身伙伴 让家人陪伴一起锻炼,或找个健身伙伴,一起运动会坚持的长久一些。 建议5:分析你运动中的“拦路虎” 弄清楚阻碍你坚持运动的原因,想好替代方案。比如你感觉跑步太累坚持不下来,那就从散步开始;如果觉得每天都做一种运动太乏味,就几种换着来。 付锐主任特别提醒,虽然运动好处多多,但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因为攀比或者其他原因过度运动,过度运动反而会适得其反,有可能引起运动损伤。运动不能治疗所有类型的抑郁症。对于确诊的抑郁症患者,不可擅自停用规范的药物治疗,但可以配合运动治疗,这样治疗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