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多年胃不舒服,却被心理医生治好了
文章来源:心理一科发布时间:2023-10-09 16:39:2056岁的袁大姐因“胃部不适、腹胀、吃不下饭”,吃药不见好转,做了多次检查也没查出啥毛病,到全省多地奔波求诊,最后被诊断为“躯体化障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躯体化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0.2%一2%。综合性医院大约有9%的患者符合其诊断标准,驱体化障碍的患者中大约有99%首先到综合性医院就诊。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两年前,袁大姐因“胃部不适、腹胀、吃不下饭”,做胃镜检查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后来又出现头懵、头晕、背痛等症状,做“磁共振”检查头颅、颈、腰椎均未见异常。此后,又出现胸闷,呼吸不畅,心慌、气短。袁大姐非常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又远赴武汉等地医院消化内科、心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等科治疗,病情仍不见好转。袁大姐开始觉得自己患上绝症,怀疑家人在隐瞒她,整天心情不好,体重明显下降,觉得命不久矣。她不愿出门,并伴有情绪低落、焦虑、失眠、急躁易怒,抱怨家人不关心自己,家人亦束手无策。袁大姐后来经消化内科医生建议来到市口腔医院心理一科,经诊断为“驱体化障碍”。科主任张俊峰对其展开系统治疗,病痛得以消除,恢复了健康。
市心理学会科普委员会主委、市口腔医院心理一科主任张俊峰介绍,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自我驱体不适的神经症,患者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结果正常及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通常这些各种驱体不适的症状被认为是心理冲突和个性倾向所致,但对患者来说,即使症状与心理密切相关,他们也拒绝探讨心理病因,所以患者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
张俊峰表示,实际上,临床上有20%左右的疾病是由心理问题导致的,但很多都被当成了躯体疾病来治。忽视患者内心的症结,最终导致无效治疗和医疗资源的浪费。这一现象在心内科、疼痛科等科室也很常见,心身疾病被大众和很多医生都忽视了。
不少纠结于躯体症状的患者实际上给家属也带来了巨大精神压力。他们陪同亲人四处求医,不断地向他们解释医生的诊断,却不为亲人理解,甚至被亲人误解为冷漠、不关心,遭遇亲人激烈的语言暴力。
张俊峰对于躯体化障碍患者家属提出建议:如果家里有家庭成员出现躯体不适,首先要考虑躯体问题,并在综合性医院进行细致全面的检查;在排除器质性问题后,才考虑可能是躯体化障碍这种心理疾病。对待这样的患者,需要给予充分的理解,要肯定患者躯体不适的感觉是真实的,并关注患者的情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