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就治,就这么简单
文章来源:心理一科发布时间:2023-07-13 10:26:29
身体任何一个器官出问题时,人们都知道去看医生,也能得到他人的安慰,而精神心理生病了,却可能被认为是矫情,甚至可能遭到嫌弃。
为此,市口腔医院心理一科主任、高级心理治疗师张俊峰倡导正确认识和防治精神疾病,抛弃对自身或者他人的偏见,努力消除病耻感,积极做到病情早发现、早治疗、早痊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俊(化名)参加完公司组织的一项心理测评后,成天郁郁寡欢,做事心不在焉,开会忘带文件,被领导批评几句后,竟直接在会场号啕大哭起来,领导也不知所措,到底发生了什么。待小俊情绪平复后,领导试探性地问起缘由,小俊思索再三才说出缘由:原来之前公司安排的心理测评中,小俊觉得测评结果有些异常,联想到自己近期因各种压力而焦虑不安,睡眠出现障碍,怀疑自己患上了抑郁症。担心被同事歧视,害怕被家人朋友看不起,小俊觉得“神经病”像一座大山重重压在身上,让他几近崩溃。
在领导真诚的关怀和理解下,小俊慕名来到市口腔医院心理一科。科主任张俊峰采取心境改造疗法施治,此疗法张俊峰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及亲身体验而独创,通过“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准则,对症状的态度、认识症状等进行指导。经过一个疗程的疗愈,小俊舒缓了焦虑情绪,没过多久又恢复了笑脸。
张俊峰介绍,如小俊这样生病后羞于去医院接受专业治疗,害怕对人袒露病症,担心遭人歧视或嫌弃,从而产生恐惧、自卑的心理,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病耻感”。
病耻感就是精神疾病患者所表现的一种负性情绪体验。由于错误的观念,很多人往往将疾病和自我污名化产生联系,特别在意他人的眼光,不愿意承认自己或亲属有精神疾病,从而久拖不治导致错失宝贵的治疗时机,致使疗效不理想。
真正可怕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我们的无知和偏见。据了解,抑郁症患者就医率极低,其原因除了不易判断自身病情外,主要因素是在意他人眼光看法,对就医心怀恐惧。临床经验显示,在实际生活中,只有当人们出现注意力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自伤自杀等严重心理困扰时,才愿意进行心理咨询,而这无疑会大大增加治愈难度。因此,患者可以通过问诊就医、参加心理讲座、收听心理节目等正规途径了解相关知识,加深对疾病的理解,减少病耻感,及时前往专科医院治疗。 张俊峰认为,家属和身边的人需要多给予患者支持,而非指责患者矫情、脆弱、麻烦,这会让患者更加孤立无援。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社会的支持、家庭的宽容、温暖的环境氛围是患者能否良好康复的重要因素,只有当患者感受到来自周围人坚定的爱,才能更勇敢地面对疾病。
“我们期待一个更宽松更包容的社会环境,但和生理疾病一样,心理精神疾病也需要经历从被社会隔离到接纳的过程,而我们每个人的努力都可以加速这个过程。”张俊峰表示,骨折了看骨科,抑郁了看心理医生。生病不可耻,请勇敢地寻求帮助和治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