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宝一进幼儿园就哭,怎么办?
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22-09-16 10:17:25-
又到了一年开学季,不少幼儿园门口哭声一片。孩子撕心裂肺地哭喊着抓着父母的衣服不松手,怎样哄也无济于事,一直闹着要父母带自己回家。有的孩子好不容易哄好了,进了教室,不一会儿又开始哭闹着要妈妈。孩子的这种情况叫作儿童期“分离焦虑障碍”。
儿童期“分离焦虑障碍”是指当儿童离开熟悉的环境或与主要依恋对象(如妈妈)时,表现出与年龄不适当的、过度的、损害行为能力的害怕或焦虑。有什么方法能够缓解宝宝的焦虑情绪,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呢?市口腔医院心理一科主任张俊峰给出建议,希望能给家长参考和启发。
出现“分离焦虑”会有哪些表现
其实,分离焦虑不光是幼儿园儿童的“专利”,这种情况可见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甚至不乏高中生,而不同年龄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1-4岁:主要表现为大哭大闹、乱踢乱跳、躺在地上打滚、拒绝吃饭、静坐不语不动、不答话、不听指令、不与他人交往等。有的孩子早上上学前会躲起来,甚至出现呕吐。
5-8岁:常表达一些不切实际的担心,如担心亲人被伤害、担心有灾难降临到亲人身上、担心自己外出失散、担心被人拐骗等。常做与分离有关的噩梦,不愿自己睡,严重的因为害怕离开父母而不愿意或拒绝上学。
9-12岁:分离前便开始过分担心即将的分离,分离时会表现出痛苦、不舍,分离后表现为容易哭泣、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等过度的情绪反应。
13-18岁:常表现为躯体症状,频繁诉说头疼、头晕、胃痛、恶心等各种躯体不适的症状,并以此为借口逃避或拒绝上学。
如何应对孩子的“分离焦虑”
张俊峰表示,首先,家长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家长的焦虑情绪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儿童,然后家长要培养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父母应在孩子入园前半年到一年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像吃饭、上厕所、睡觉这些事,孩子能独立完成,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幼儿园生活。同时,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增加孩子与外部世界接触的机会,培养孩子合群及与人相处的能力。还要提前做好入园分离焦虑的预防工作,如上学前简单告诉他幼儿园有很多小朋友一起玩,可以唱歌、跳舞、做游戏,老师会讲很多好听的故事,在家可以玩一些幼儿园场景的角色扮演,比如假装和妈妈再见,妈妈暂时躲起来,假装在幼儿园上课、游戏、睡觉,然后妈妈下班来接等等。
当孩子出现分离焦虑时,父母不要太着急,可试着充分理解孩子不想与家人分开的心情,及与家人分开后的恐惧不安,帮助孩子强大内心;通过语言和行动逐步帮助孩子意识到即便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场,也是很安全的,也能很好地照顾自己,现在的分离也只是暂时的,很快就又可以见面了。
父母在帮助孩子缓解焦虑的同时,也应该克服自己内心与孩子分离的恐惧,这样才能更快帮助孩子从完全依赖父母渐渐地走向独立。
当孩子持续出现明显的分离焦虑症状,又无法缓解时,可到专业心理门诊进一步咨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