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身体不适,原是心理疾病在“捣乱”
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20-06-19 09:44:00-
“张主任,从你这里回去后,我都半年没逛过‘超市’了。”6月13日,64岁的毛先生走进市口腔医院心理一科进行最后一次复查时,满脸笑容地对该科主任、高级心理治疗师张俊峰说。毛先生去年11月因胸闷、气短、乏力在综合医院未查出病因,后听从医生建议来到市口腔医院。在这里住院进行一个疗程心理治疗后康复出院。住院期间,毛先生戏称自己以前去医院就和逛超市一样频繁。
三年求医路,抵达“终点站”
毛先生2017年开始身体经常出现各种不舒服,有时头疼、头晕,有时关节疼痛,有时感觉胸闷、气短,人乏力。哪里难受了就去医院查一查,非常怕生病,整天老想着身体健康问题,对各种身体不舒服特别关注。“这三年反反复复去医院就诊各种科室,去医院对我来说成了逛超市一般。”毛先生说。每次看完了病有时能一时消除疑虑,过段时间有了别的不舒服又再次去医院看,有时候看完了病也不能打消疑虑,总怕医生漏诊,还需要继续看其他医生或其他医院。几年下来,检查报告攒了厚厚一叠,钱花了不少,可问题却没有解决,还是觉得不舒服,可怎么查也查不出问题,这让他非常苦恼。去年11月,毛先生感觉胸闷、气短再次到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检查,结果显示他身体一切正常。接诊的医生建议他去看下心理医生。
心病还须心药医,治疗要从源头着手
为什么有些人明明是心理上有问题,却总是表现为躯体的不适呢?张俊峰介绍,个体的躯体化障碍、身体应激水平、遗传基因、表达能力及环境、社会、家庭背景等,都会对此产生影响。其临床表现为多种、反复出现、经常变化的躯体不适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慌心悸、头晕、失眠、胃肠道感觉异常、疼痛、打嗝、反酸、恶心、呕吐等,以及皮肤感觉异常、烧灼感、痒、麻木、蚁走感、皮肤斑点、性及月经方面的症状。
张俊峰表示,心病还须心药医。提出心理问题躯体化表现这个现象,是要提醒人们常将躯体性疾病单纯归类为某种疾病治疗,却忽视了心理因素对身体所产生的影响。如果是心理因素导致身体产生症状,光注意躯体表达方式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还是需要从源头着手,必要时应尽早住院接受专业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