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为孩子撑起一片“心理晴天”
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20-06-01 16:34:12-
少年不识愁滋味。在很多人眼中,孩子总是无忧无虑、阳光可爱的,好像从来都不会有真正的烦恼,更不会出现心理上的疾病。但事实上,焦虑、轻松,抑郁、快乐…… 这些看似矛盾的词汇,已日益交织出现在儿童青少年的生活之中。
心理问题已不只是成人的“专利”
“我一半以上的日子做事提不起兴趣。有时感到心情低落,烦躁不安,有时入睡困难,感觉疲倦,对事物专注有困难。” “我平时老想说反话,不想搭理人,有时想打自己。”“孩子老喜欢拔自己的头发,是不是强迫症? ”5 月 5 日,不少青少年网友在付锐网上问诊时间里纷纷倾诉着自己身体的不适,他们中年纪大的 17 岁,小的仅 10 岁。
付锐介绍,心理问题已不再只是成年人的“专利”,现在有心理问题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趋向低龄化。引发孩子心理问题的原因与孩子本身的性格有关,如内向、心理敏感等。家庭中,父母过度保护孩子,或是对孩子漠不关心,或是对孩子要求过于严厉,给予孩子过多的压力。 再加上他们所面临的各种可能的压力, 如学习、就业、恋爱、人际关系等等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家校共育,打造“心理晴天”
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客观上他们需要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家长、老师都是青少年的‘重要他人’,在他们的成长发展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付锐说。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需要家长、学校共同行动,为孩子撑起一片“心理晴天”。
家长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耐心倾听孩子的烦恼,让他们有释放压力的渠道。 有些孩子可能不善于主动诉说,父母要多关心他们, 经常问问他们 “最近有没有烦恼的事? ”鼓励孩子独立自主,使他们能摆脱对父母、家人的依赖,更好地适应社会。给孩子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孩子的一生中,有很多重要的决定要做,但并不是一旦某一步做错,人生就全完了。这条路走不通,就走另一条路,或许沿路还有更美的风景。不要让孩子钻入死胡同。
学校应秉持严谨的治学态度,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掌握好因材施教的度,可以对不同学生施以不同的鼓励方式,但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或者差别待遇。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可以引进心理测试系统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监测,还可通过举办心理咨询讲座及各种心理咨询活动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各方面的心理问题。对于出现消极情绪的学生,应及时疏导,缓解其情绪压力,协助学生改善认知结构、正确认识自我及他人。